蕲蛇与“蕲蛇酒”

    蕲蛇(白花蛇)是世界药用蛇中的珍稀品种,也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中药材。据《新唐书﹒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记载,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蕲州的“贡品”,可见其历史地位与价值,它与蕲龟、蕲竹、蕲艾合称为“蕲春四宝”,享誉神州,名扬世界。


    蕲蛇学名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Guerther1888) 蝰科Viperdae 蝮亚科Crotalinae 尖吻蝮属Deinagkistrodon 惟一的一种蛇。据其外貌和特征各地叫法也不一,分别称白花蛇、五步蛇、五步倒、棋盘蛇、瓦子格、放丝蛇、吊灯扑、百步蛇、懒蛇、翘鼻蛇、聋婆蛇、伏草黄…等。宋《开宝本草》以白花蛇记录入药,《本草纲目》首次释名为蕲蛇而载入文献。该蛇主要分布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省,国外仅越南北部有少量此蛇,其中又以蕲春产的“蕲蛇”最为名贵。《本草纲目》记载“花蛇,湖、蜀皆有,今唯以蕲蛇擅名”。


    蕲春县是地道的蕲蛇(白花蛇)的主产地。宋洪迈著《夷坚志》中介绍蕲州有三洞,一曰龙洞…;二曰龟洞…;三曰蛇洞,在蕲州镇侧,盖白花蛇所聚,今不复有矣!宋庄绰《鸡肋编》载“今医家所用,唯取蕲州蕲阳镇山中者。去镇五六里有灵(龙)峰寺,寺后有洞,洞中皆此蛇,而极难得,得之者以充贡”。明嘉靖《蕲州志》记载“龙峰山在州北八里”,“花蛇洞在龙峰山麓,旧产白花蛇今无”。由于白花蛇药用价值极高,各级官府强索充贡,地方豪绅巧取豪夺,百姓受迫过度捕捉,自然环境人为破坏,致使蕲蛇部分由蕲南迁徙蕲北,或部分“蛇遂渡江移于兴国”,从此龙峰山只空余花蛇洞。当时蕲州地区就流传着一首民谣:“白花蛇,谁敢教尔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直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杀尔种类绝,白花不生祸始灭”。《本草纲目》载 “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到清代已是十分罕见,近一二百年来近乎灭绝。据老人言,“只知蕲蛇产于蕲春,可亲眼见到的人恐怕极少”。而被国家列为二级珍稀保护动物。二十世纪末、蕲春人民大力发挥人文资源优势,充分挖掘 “蕲春四宝”。2002年中国蛇协会会员、养蛇专家张勇东受县政府委托,在蕲春境内寻觅查找地道的蕲蛇种群,经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7月下旬,在蕲北山区发现并相继捕捉四条活体蕲蛇和拾得蛇蛋一枚,成功地孵化出一条小仔蛇。尔后经湖北省地道药材专家组对其进行鉴定,结论为其蛇“具有"翘鼻头’、"方胜纹’、"佛指甲’等蕲蛇的典型特征。经鉴定为蛇目蝰蛇科蝮亚科蝮属尖吻蝮(蕲蛇、五步蛇),学名为(Agkistrodon acutusc  Guenter)。人们认为几近绝迹的蕲蛇又重现了,同时也迎来省、市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其中《湖北日报》报道称“断了的生物链重新接起来了”。

fl。HaO22.nET


fl。HaO22.nET

    蕲蛇药用价值极高。唐朝甄权就在其《药性本草》中记述此蛇“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瘰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明确记载该蛇可“〔主治〕:中风湿痺不仁,筋脉拘急,口面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瘙痒,大风疥癞”,并随后附方十二个,其中蕲蛇酒三个。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版)载“蕲蛇”〔功能与主治〕“祛风、活络、镇痉、攻毒。用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抽搐痉孪,破伤风,关节酸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症恢复期”。


    药与酒的结合是我国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创举,蕲蛇酒就是蕲州地区的人们依据这一创举,有意识地将蕲蛇与酒配合,有效发挥其疗疾健身、驱风祛湿、镇痉活络、提神御寒的功效。又由于蕲蛇酒具有“药食同用”的特点,人们乐于接受、酒剂容易保存和服后吸收迅速(据临床观察酒剂比汤剂的治疗作用要快4-5倍,比丸剂更快)等优点,而倍受消费者青睐。据《本草纲目》中的白花蛇(蕲蛇)条目下,附后的三个蕲蛇酒方中的“传世白花蛇酒”方,就是李时珍当时收集本地的蕲蛇酒方,后又在此方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又研制出了“濒湖白花蛇酒”蕲春李时珍纪念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民间征集到一件明代青花瓷蕲蛇药酒罐,罐腹外壁烧制有“湖北蕲州陈天和堂精制蕲蛇药酒”十四字,为行书竖写、四行。其罐保存完好,仅表釉有轻度磨损痕,现由该馆收藏。由此推断蕲蛇酒最迟应源于明代,或者更早一些。


    现天龙蛇类人工养殖加工厂野生蕲蛇酒,采用的是蕲蛇单独浸泡的方法,药用效果很好,对腰肌劳损、风湿疼痛、暴风瘙痒、瘰疬漏斗均有较好的效果,现采取坊间销售,相信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地道的蕲蛇泡制的蕲蛇酒,一定能赢来消费者的欢迎。